村网通总站 中畈村 cszzfc1688.nync.com 欢迎您!
进入6月下旬,上海的雨水多了起来,全然没有盛夏的燥热,反而清凉了许多。身着黄色T恤的杨桂生,身上没有任何装饰性的东西,连手表都没有戴。
杨桂生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一组沙发,几乎没有其他显眼的摆设。两面靠墙的地方倒是有一组大书柜,除了摆放齐整的专业书籍和管理书籍,还放了一张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握手的照片。
一个能被国家最高领导人多次接见的人,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虽然他喜欢这样简单的生活方式。
杨桂生是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事杰”)董事长,也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有着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
作为国家培养出的第一批工程塑料博士,杨桂生带领杰事杰,填补了我国工程塑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的多项空白,改写了中国工程塑料发展的历史,曾被权威媒体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之一。
人生道路,本来可以无比轻松和平坦,但是,为了实现科学技术产业报国的情怀和抱负,他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毅然放弃了中科院化学所“最年轻的课题组长”的光环和保送德国留学深造的机会,选择下海创业。
对于杨桂生和他的创业团队,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曾有过这样的勉励:“你们的实践代表了一代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看到了科学院高科技产业的希望之路。”
如今,杰事杰已成为我国新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工程塑料和新型复合材料领域领军企业,先后派生孵化辅导新材料企业近百家,是工程塑料领域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
1992年,29岁的杨桂生下海了。
这出乎太多人的意料。身为中科院化学所最年轻的一名研究员和工程塑料课题组组长,能够走出体制,做着“跑市场”这样的基础工作,确实让常人难以理解。
但是,杨桂生心里却无比坚定:“一定要为中国工程塑料崛起做点实事!”
20世纪90年代,国外工程塑料的开发创新已突飞猛进,作为钢铁的替代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尖端领域,并且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但是,中国的工程塑料依旧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杨桂生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回忆称:“当时,国内工程塑料人均年产量不足100g,塑钢比仅为5:95,每年都需消耗200多亿元进口各类工程塑料120万吨。”
这些数字深深刺痛了杨桂生的心。
更让他心痛的是,在中科院化学所,很多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基本都被锁在了抽屉里,被束之高阁。“科研产业两张皮一定要打破。”杨桂生暗下决心。
当时,正值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结束,很多知识分子依托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纷纷下海创业。杨桂生等来了好时机。
他立刻找到中科院领导,提出组建工程塑料经济实体的生产公司,把研究课题最终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品。
这个大胆的想法很快得到中科院领导的支持。于是,杨桂生揣着从中科院借来的2000元钱,携带所承担的“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聚烯烃工程塑料”的成果,只身一人从北京中关村南下上海滩。
来到上海闵行区之后,杨桂生创办了专为上海桑塔纳轿车配套工程塑料的上海上双工程塑料联营厂。该厂当年建成投产,产品顺利获得上海大众的认可。
由于当时国内的工程塑料大多依赖进口,上海的众多合资企业闻讯后,纷纷找上门来,这家联营厂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这是发展我国民族工程塑料难得的机会!”杨桂生更加坚定来上海是正确的选择。
1992年末,杨桂生创办上海杰事杰材料新技术公司,寓意“杰出的人,做杰出的事”。
杨桂生立志要探索一条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新路。
这条路一走就是27年。
27年来,面对国际巨头的垄断,杨桂生带领杰事杰自力更生,实现技术从无到有,企业从上海走向国际,并成为国内外工程塑料和新型复合材料领域领军企业。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回想起来,杨桂生依然觉得这条路比想象中难走得多。
杰事杰创立后不久,杨桂生锁定的第一个客户是国内工程塑料配件需求比较大的上海大众。但因专业测试时间长,杨桂生担心生产节奏会被打乱,于是不得不另寻其他客户。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春兰空调零配件厂采购经理主动找到杨桂生,希望能用工程塑料解决空调贯流风叶噪音大、成本高的问题。
当时中国的空调制造商在生产该部件时采用的全是从GE公司进口的PPO工程塑料,价格高达45000元/吨,材料加工性能也比较差,产品良率仅有50%。
杨桂生瞅准这次机会,夜以继日地研发,累得两次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终于,杨桂生成功开发出让客户满意的塑料材料。但是,那些在实验室里出色的科研成果真正被送上生产线时,实际效果却很难令客户满意。
“我们当时设定的年产能是30万只,有四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合格率可达90%,但相乘以后,合格率就下降到不足70%。” 杨桂生无奈地说:“最后,我们不得不改进生产工艺,并多投入200万元新建车间来保证产量。”
苦心人天不负,杨桂生终于闯过了这一关。他运用空气动力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研制出“贯流风扇专用玻纤增强AS合金材料”,可完全替代进口的PPO塑料,不仅成本降低50%,良率也上升至95%,且噪声从45分贝降至41.5分贝,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这一技术在全国空调业得到普遍推广,当时每年可为空调厂商降低4亿元左右的成本。
跨过这个坎,杨桂生深刻意识到,杰事杰只有做“正向研发”,才有出路。“不能国外企业做什么,我们再去想办法实现国产化,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杰事杰始终坚持“万世基业,选材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及“提供材料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不断在工程塑料领域“开荒”和破局。
1994年,杰事杰解决了超高韧性和高强度不能兼得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汽车关键零部件(保险杠、仪表板、轮罩材料)及PP1-PP10的以塑代钢国产化解决方案。
1997年,杰事杰又研制开发出热塑性材料注塑成型工艺,帮助海尔解决洗碗机内胆易开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使得海尔的洗碗机生产效率提高6倍,成本降低70%,从而带动了国内众多洗碗机厂家的更新设计开发工作。
实践证明,“正向研发”的方向确实是正确的。杰事杰一直坚持至今,并一路开疆扩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神话”。
2003年,杰事杰为日立空调压缩机接线盒自主开发了材料替换升级方案,大大超过了客户的期望。
2010年,杰事杰采用35%长纤增强PP代替钣金件和GMT,为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装置提供以塑代钢材料替代方案。
2012年,杰事杰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安全气囊壳材料,这一完全依赖进口的材料终于实现国产化。
2016年,杰事杰自主研发出高性能绿色环保一体化自行车轮毂,与国内知名共享单车企业实施战略合作……
高性能绿色环保一体化车轮
“汽车、家电等领域的创新案例,很多都是我们第一个在国际上做出来的。”杨桂生告诉新材料在线®。
截至2019年4月,杰事杰共成功注册了2349项新材料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17项,发明专利占总专利数的94%,发明专利总数占了全国新材料相关行业的60%以上。
数字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但却是杨桂生和杰事杰敢为人先最直观的证明。
不得不承认,杨桂生的眼光确实很超前。
在各大厂商纷纷入局5G的今天,杨桂生早在2012年就开始着手研发5G通讯材料。
当时,为了适应电子产品工作频率增大、体积变小的趋势,满足4G、5G网络天线基站全世界全天候布局,杰事杰抢先布局,利用工程塑料选材设计分析仿真技术,开始为国内某知名通信公司研发天线罩合金材料。
“5G的高频段对天线罩材料的透波性能提出了严酷要求,当时还没有可用的5G材料相关标准,开发难度可想而知。”杨桂生表示,杰事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重新定义5G材料标准。
杨桂生又一次做到了!
他带领杰事杰率先在国内实施工程塑料领域的材料基因组计划,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工程塑料选材分析工程实验室。利用这一研发平台,2014年,杰事杰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超透波天线罩材料,用工程塑料合金替代玻璃钢材料,重量减少40%以上,而介电性能则大幅提高。
这比2019年5G正式商用整整提前了5年。
如今,作为未来最确定的科技趋势之一,5G万亿级的市场正在拉动工程塑料需求迅猛增长。杰事杰5G新材料被赋予新的使命。
2018年,杰事杰系列 5G高透波新材料以及高性能介质材料凭借优异的性能顺利通过全球5G龙头企业验证,并实现量产供货。这将成为杰事杰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未来几年,高性能化、轻量化和低成本化仍然是工程塑料的发展潮流,杰事杰重点布局的领域也愈发清晰。
杨桂生告诉新材料在线®,杰事杰将在2019年重点布局5G、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等市场,与细分行业龙头保持密切合作,解决行业痛点。
任正非说:“一个人如果专心只做一件事是一定会成功的……如果我专心致志养猪呢?我可能是养猪的状元;专心致志磨豆腐呢?我可能也是豆腐大王。”
这种“磨豆腐”的精神成就了华为,同样也成就了杰事杰。
多年来,杰事杰在工程塑料和新型复合材料领域默默深耕,专注于“材料解决方案”及“材料再定义”,致力材料国产化为中国制造业减负。
“科技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杨桂生表示,杰事杰还要为中国工程塑料创造更多奇迹。